从韩国两大巨头推迟三元811进程,来反思中国的动力电池战略

2018-08-07 15:34:41 建约车评  点击量: 评论 (0)
一、几乎在同一天,韩国的两家顶级动力电池巨头被同时打脸。一家国际媒体率先撕开了LG化学(LG Chem)和SKI(SK Innovation)的遮羞布。这家

从韩国两大巨头推迟三元811进程,来反思中国的动力电池战略

一、几乎在同一天,韩国的两家顶级动力电池巨头被同时打脸。

一家国际媒体率先撕开了LG化学(LG Chem)和SKI(SK Innovation)的遮羞布。这家媒体爆料称LG化学近日证实,今年公司将只是小规模生产用于电动公交车的NCM 811圆柱形电池;同样,SKI也证实,将推迟NCM 811动力电池的发布。

大写的尴尬,显露无疑。

就在不到一年前的2017年8月30日,SKI还对外宣布,已经在韩国工厂开始量产NCM811电池,并将在当年12月供应储能市场。到2018年第三季度实现规模化供应车企。SKI电池研发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存河(LeeJon-ha)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宣称,“SKI的NCM811电池有望使电动车的续航里程延长至500公里。”

李存河提到的在2018年第三季度规模化供应车企的项目,应该就是长期以来金牌合作伙伴起亚汽车的一款入门级纯电动SUV Niro EV。在今年年初的CES展上,起亚方面宣称这款被赋予众望的Niro EV在WLTP欧盟标准下,装载64kwh电池的版本续航成绩达到450公里,39.2kwh版本达到379公里。而到了7月19日这款车型正式上市,64kwh版本的续航里程从450公里降到了385公里,39.2kwh版本从379公里降到246公里。

SKI当初放出话来,曾信誓旦旦地承诺NCM 811电池量产配套的时间点,如今却又向后推迟。可怜见起亚这个被坑了的队友,只能啪啪打脸,掉了牙还只能往肚里咽。

LG化学的情形和SKI极为类似,今年3月在日内瓦车展上现代汽车展示了一款号称全球首款搭载NCM811软包动力电池的Kona EV,续航里程分别为300公里和470公里,对应的电池包容量正好也是39.2kwh和64kwh。

LG和SKI,现代和起亚……眼不眼熟?意不意外?眼见着Kona EV明年年初上市的时间节点一天天迫近,当初吹过的牛大概率被打脸,不知道现代汽车三电系统的研发人员和工程师们,是不是时常都有种想掐死LG化学那帮工程师们的冲动?

另一个韩国锂电巨头,三星SDI (Samsung SDI)就非常地“识时务”,其一再宣称要到2018年,给好基友宝马的i3和i8匹配的动力电池,才从比能量160~170Wh/kg的NCM333和NCM523,升级到210~230Wh/kg的NCM622方形电池。匹配270~280Wh/kg的NCM 811,至少要到2021年以后说话了。

一位深入三星锂电池研究机构的内部人士告诉燕十七,“到2020年,三星的方形电池是肯定达不到300Wh/kg的。”临了还补充了一句:“这个是确定一定和肯定的。”

二、中国以外,以日韩系为代表的动力电池第一梯队中,唯一在高镍三元动力电池方面有些实质性建树和进展的,就剩下日本的松下电子了。

凭借多年在消费锂电池业务所积攒的扎实基础,将圆柱型技术路线的工艺成熟、一致性高的先天优势发挥到极致,以及在特斯拉历代车型Roadster、Model S 、Model X到Model 3上的不断进化,基本奠定了松下从钴酸锂到NCA(镍钴铝),从18650到21700,从250Wh/kg到300Wh/kg一路进化取得的圆柱电池领导者地位。

特别是这一代应用在Model 3上的21700圆柱型电池,通过改良高镍正极材料和硅碳负极材料的应用,使电池能量密度达到20%的提升,通过减少Pack金属结构件和导电连接件成本以及降低Pack系统管理难度,在提升了Pack整体能量密度的同时,让Pack成本降到1元/Wh的水平。

动力电池关乎新能源汽车的成败,而能量密度则是关乎动力电池成败的第一要素。针对这一现状,各国纷纷制订了相关的电池产业政策目标,期望引领整个行业。现在看中、美、日、韩等国政府或行业组织制订和提出的2020年目标,基本上都指向300Wh/kg这一数值。

而明眼人都知道,当今全球动力电池江湖上,欧美列国除了手里还保留着为一些核心专利之外,能打得出来的牌面已经不多了。至少在三元锂电技术路线主导的这未来8~10年,欧美国家是彻底没戏了。而无论是在核心技术的储备,研发人才的兴盛,设备工艺的升级以及整个产业链条的支撑和下游应用市场的匹配上,中日韩三足鼎立共分天下的定局已成不可逆转的大势所趋。

而就在中日韩内部,也依旧存在着从核心技术到设备工艺,从上游材料到下游应用的鄙视链。很遗憾,中国处于这条链子的最下端。

虽然,靠着全球市场份额过半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国境内诞生了全球出货量最大的动力电池生产商,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前十中独占7席(沃特玛倒下后,很有可能是6席)。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即使是排在国内第一阵营中的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在整个业界也刚刚完成从跟随者向并跑者的转型,在涉及到技术、材料、工艺、设备、市场和专利等诸多软实力上,跟日韩系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

中国的动力电池企业,离全球行业领跑者还差得挺远。唯一领跑的是规模,这我们心里都清楚,我们今天的规模优势是由过去几年,国家层面的政策保护主义换来的。一个国家政策性快速扶持起一个产业无可厚非,但在缺乏市场竞争温室中成长起来的苗木,多少有些揠苗助长的意味。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责任编辑:继电保护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