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明星”黎明与万家灯火

2018-08-24 14:51:28 国家电网报  点击量: 评论 (0)
8月18日,《人民日报》第12版刊发报告文学《“明星”黎明与万家灯火》,现将全文转载如下,以飨读者。

8月18日,《人民日报》第12版刊发报告文学《“明星”黎明与万家灯火》,现将全文转载如下,以飨读者。

人民日报:“明星”黎明与万家灯火

引子

太阳的光和热,肇启了苍茫大地上的黎明。

人类对电能的开发和利用,为工业文明和科技进步背景下大自然的夜与昼,赋予了万家灯火和机器轰鸣的诗情画意。电,使黎明不光属于鸡啼破晓和东方的鱼肚白,它更像黎明的另一种象征,而黎明,恰如电的另一种寓言。

“黎明,是我们老百姓心中的明星。”一位天津人对我感慨。黎明指张黎明,他是国家电网天津市电力公司滨海供电公司配电抢修班班长。

星星点灯,照亮我的家门

“八千里路云和月”。这是热血男儿仗剑天涯的豪情写照,可张黎明却用长达31年的时间,巡线8万多公里。这是一段需要一步一个脚印的路,需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路,需要屏息静气绷紧神经的路。

绘制线路图1500多张,这是只有真正的工匠才能完成的线路“情报图”,每一页,每一个线条,每一个符号,折射着共和国普通蓝领职工张黎明与滨海新区由盐碱地变成环渤海经济热土的某种关系,尽管,这样的关系在滨海新区凤凰涅槃般的华丽转身中,只是一缕流光碎影,可恰恰是这一米阳光,或者一束火花,映衬出了天津人砥砺前行的模样。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这里,记忆的闸门和电路的闸门几乎是同频共振的,滨海的“老电力”孙云东给我介绍张黎明的时候,总要说:“当年啊……”回溯当年,仿佛是对张黎明前半生所有秘密的一次求证。上世纪80年代,他骑着二八式自行车匆匆穿行在疾风肆虐的简易木质电杆之间;到了90年代,他推着摩托车奔波在狂雪笼野的高压线之下;进入新千年,他开着“大黄车”在企业和社区里东奔西走;近些年,他常常驾驶着现代化抢险车……

这是时光的流转,也是一个人的年轮和阅历。交通工具从老式自行车到现代化的抢险车,电杆从低矮原木到高耸入云的塔式钢筋混凝土,线路从一片一地到整个滨海全覆盖,弹指一挥间,张黎明由弱冠进入知天命之年。

我见过张黎明不同时期的照片:结实的身子,憨厚的笑脸,眼镜片后面是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可见到真人时,却发现早已两鬓霜染,额头蹿出几道深深的皱纹。

“他是个玩命的人。”抢修班的老师傅告诉我。

2012年7月26日深夜,一场六十年一遇的特大暴雨席卷津门。告急!告急!告急!停电!停电!停电!80多个报修电话仿佛雷鸣闪电中绝望的呼救。张黎明带领队友们立即投入战斗,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汗水,泥水,雨水;张家,王家,李家……所有报修任务初战告捷,可他们个个累成了一摊泥。

“大伙儿吃口饭吧。”张黎明这才意识到,连续奋战8个小时,他和队友们滴水未进。疲倦和困乏排山倒海般袭来,他们最大的愿望,只是睡个好觉。

“电管家”“电保姆”“电使者”……这是老百姓对张黎明的昵称。他好歹也算个芝麻官——班长。可更多的老百姓更愿意直呼“黎明”,就像爷爷喊孙子,父亲喊儿子,大姐喊弟弟……

抢修的抢,是抢时间;抢修的修,是化腐朽为神奇。而张黎明偏偏就是创造神奇的人,他累计完成故障抢修、倒闸操作等业务两万多次,可在有关他的安全事故记录簿上,始终保持着一个大大的“零”。这不是记录,但也是记录。

社区居民老赵告诉我:“有黎明在,我们心里就亮了。”

这是一句颇具诗性的语言。灯亮了,便是人心亮了。

“一分辛苦一分才”。张黎明通过对上万个电路故障进行科学分析和归类梳理,以50个典型案例为基础,研究形成了“黎明急修工作案例库”“抢修百宝书”,并制作成录音和视频,供队员们学习参考。为了把独门绝技传授给队友们,他这个“小诸葛”又把38个案例编印成便于携带的口袋书,很快成为队友们上阵的“锦囊妙计”,关键时刻,一打开口袋书,许多复杂的电路故障,立刻迎刃而解。

张黎明因此拥有了一个“全科医生”的美誉。

老百姓信得过,同事们看得起,2008年“滨海张黎明共产党员服务队”应运而生,毫无悬念。它是老百姓的呼唤,也是张黎明的愿景。

“众人拾柴火焰高”。10多年来,服务队已经拓展到9个支队、215名队员,服务面积2270平方公里,服务人口297万余,服务供电户数65.5万户,服务142家世界500强企业……服务队先后与十几个社区的150余户老弱病残住户确定了帮扶关系,建立了服务档案,队员们每年开展志愿服务1100余次。2012年,张黎明在国家电网举办的“服务之星”竞赛中,力挫群雄,捧得国家电网公司“十佳服务之星”荣誉称号,服务队获“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天津市“优秀志愿者服务团队”、国家电网“金牌”共产党员服务队等荣誉。

如果说张黎明是黎明时分最早跃入人们视野的那颗星,那么,如今的服务队,早已群星璀璨。

创新梦,迎接黎明的曙光

“黎明是个好钻牛角尖的人。”队友告诉我。

走进成立于2011年的“张黎明创新工作室”,首先扑入我眼帘的是一个牌匾,上书:服务没有最好,创新就能更好。

有多名“创客”给我聊起张黎明钻牛角尖的专心、痴迷和执著,那简直就是撞断南墙不回头的主儿。在别人眼里,线路就是线路,故障就是故障,险情就是险情,不少看似正常的操作业务,全国各地的电力人都是用传统方法去解决,但张黎明却不是,在抢修现场,他不光手脚并用,目光里像是布满了千年疑问和万载纠结。他好像在做梦,梦中有黎明迎来的曙光。许多天以后,他总会突然脱口而出:“能不能这样?”“能不能那样?”“能不能……”

所谓“这样”“那样”,都是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新发明……

一个新点子,也可能只是一个小点子,可张黎明“小题大做”之后,却能“四两拨千斤”,解决大问题。比如他发明的“急修专用工具BOOK箱”“孪生卡”“绝缘操作杆”……有的节时,有的省力,有的可以避免多种风险。

“每当发明一个小物件,咱队长就兴奋地像是变成了爱迪生。”队友翟世雄告诉我。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责任编辑:蒋桂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