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互联网+”战略指引中国工业制造业走向2025

2015-08-31 11:37:32 大云网  点击量: 评论 (0)
去年以来,全球范围流行着两个概念,工业4 0和工业互联网,今年3月份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也有两个亮点,中国制造2025规划和互联网+计划。聚焦在一个领域,就是中国的制造业如何搭上互联网技术的东风,扬帆起航
去年以来,全球范围流行着两个概念,工业4.0和工业互联网,今年3月份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也有两个亮点,中国制造2025规划和互联网+计划。聚焦在一个领域,就是中国的制造业如何搭上互联网技术的东风,扬帆起航,实现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提升。这里面,我认为需要通过深入的理解和阐释互联网+的内涵和运作趋势,来把握中国制造业今后的发展之路。
 
从历次产业革命的基本范式看,“互联网+”将带来新的速度革命
 
“互联网+”战略是总理工作报告中的一个重点,引发了各个行业的广泛讨论。用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通信技术,改造各行各业,实现产业重构和资源重组,引领新一轮的价值创新浪潮,是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国家竞争实力的必备途径。
 
这种将新技术加入到老行业的产业变革方式,实际上并不是互联网时代的独创,回首二百年来的工业化进程,虽然两次工业革命,包括第三次信息革命各有侧重,其实透过现象看本质,三次革命都是一样的范式,即都是新技术与老行业的加法实现的。
 
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为标志。这里蒸汽机就相当于互联网,是一个新技术新工具的代表,产业革命的“新工具+老产业”的范式广泛得到应用,比如蒸汽机运用到道路运输之中,产生了火车和汽船,带动了海陆运输的速度革命。可以说,第一次工业革命就是一次蒸汽机+的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电力为标志,我们依然可以管它叫做电力+的时代,遵循与上一次同样的轨迹,电力运用到生活的各个领域,又出现了新的一批发明工具,比如电话,可以被视为电力运用在通信产业的创新,收音机,电视机都可以视做电力运用在媒体传播产业的结果。两次产业革命,既带来了生产领域的效率革命,也带来了通信领域的速度革命,信息传递和生产效率的快速发展,必将在互联网+的时代更为鲜明的体现出来。
 
按照这一范式逻辑,说起第三次产业革命,也就是我们正处于的这个信息革命时代,此时的新工具既是互联网,信息革命最直观的表现,就是互联网加到了原来的产业中,使之更具效率,更具智能,带来全新的速度革命。由此可见,从历史的角度去梳理技术带动产业的发展脉络,可以让我们更容易理解互联网+的内涵,也更好的抓住其中的关键环节。
 
从工业制造的内在模式来看,“互联网+”将带来产业模式再造
 
互联网作为一个伟大的发明成果,经过近十几年以来的发展,对我们的商业生活和社会结构带来的挑战和转变之大是以前的任何技术所无法比拟的。这里讲的互联网,应该是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相关技术在内的全互联网技术,以及随之而来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将这些要素在以往的服务业中广泛安装,已经产生了很多变革效果。而如果被安装是作为国家发展基石的工业制造业,那么则会产生全新的运行体系。因此,对于“互联网+”时代商业规律的理解和把握,除了最直观的纵向速度革命之外,还会从宽度来重新构造传统工业制造的内在模式。
 
首先,“互联网+工业”改变产品属性,这里的互联网主要是指基本的信息传递与交互网络,工业上融入互联网技术,目的就是将死的产品变成活的产品,也就是实现产品的数据化,智能化。目前发展的最多的还是我们最贴身的设备,也就是智能可穿戴设备。根据IMS报告研究,可穿戴设备的市场有望在2016年达到1.71亿的出货量,而2011年出货量仅为0.14亿。可以预见,工业互联网化将不会仅仅局限在手表,眼镜这类小配饰层面,而是将各类工业产品都安装数据模块,实现远程操控,实时感应,与使用者进行数据交换。
 
其次,“物联网+工业”整合生产流程,最集中的体现就是传感器在工业制造过程中的广泛应用,实现各生产设备可以自发的实现信息交换,自动控制和自主决策,这种生产线上的实时数据反馈调整,能够帮助企业做好资源的配置,减少库存,提高效率。德国的工业4.0就是这方面的集中体现,关键在于构建网络化物理设备系统(CPS),实现整体控制。比如,传统的企业生产线是静态设置,奔驰生产线不能生产宝马的部件。但是工业4.0畅想的未来,是能够将生产线实现动态化,车辆部件的混装搭配能够实现,而客户的个性化定制将很好的得到满足。
 
第三,“云计算+工业”强化系统协作,互联网企业最为热衷的既是这一模式,运用手中的大数据资源和云平台,为生产企业建立统一的智能管理服务平台,为不同的企业不同的产品提供统一化的信息技术服务,并加强产品的实时监控与预警、维护,提高稳定性和各个产品的整体协作效率。美国的工业互联网相比工业4.0,很多时候侧重于这种智能化的产品协作,背后依靠的就是美国强大的互联网企业资源。
 
最后,“互联网商业模式+工业”重构产销关系,互联网对于以往的生产-消费的模式进行了颠覆,生产与消费不再是先后顺序,而是同步进行,产销一体,边生产边消费。这就带来了服务的重要性,互联网企业动辄用低于成本的价格出售硬件,换来的确实用户的使用时间成本,并通过配件服务来获取长期回报。工业制造商有效利用这一商业逻辑,将会改变过去产品的概念,变成服务型生产,而且利用后续服务获得盈利也改变了以往的赚钱模式。后工业时代随之到来。
 
互联网+时代,产业再造将是一次逆向颠覆的路线图
 
虽然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正式提出了“互联网+”的战略计划,但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切身体会到,这些年来互联网带给我们的深刻变化和影响,这种影响集中在两大领域,一个是以交易和物流为中心的产品销售领域,一个是以金融和通信为代表的生活服务领域。前者的典型代表是阿里巴巴,京东,通过互联网改造了以往的零售行业,让线下零售转移到线上完成,随之带来了电商产业的突飞猛进,实体渠道受到严重的冲击,并倒逼国美,苏宁这些老渠道去转型。后者的代表性业务即互联网金融和OTT业务,让用户感受到了更高的效率,更好地体验,还有更经济实惠的服务品种。
 
如果将互联网到目前为止的这些影响和改造行为定义为互联网+的第一阶段,那么下一步互联网+的进军方向,一个是从零售领域逆向推进到生产制造领域,另一个则是从服务业逆向推进到工业,也就是第三产业倒逼第二产业的转型,可以预见,今后几年,将是工业制造业发生巨大变化的阶段,无论是德国的工业4.0,还是美国的工业互联网,还是中国的两化融合以及中国制造2025,都是此阶段殊途同归的规划。
 
那么,最后的问题就是,最终互联网+的滚滚巨浪将走向何处,按照这一逆向推进的路线,一个是从生产环节进一步逆推到最初的原材料环节,也就是能源领域的互联网化。杰里米?里夫金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书中为我们描绘出了一个宏伟蓝图,信息通信技术与新的能源系统相结合产生的能源互联网,将可能引发新的产业革命。另外一条路线,则是第二产业向第一产业,也就是我们的农林业推进,实现农业互联网化。假以时日,互联网+的范式和模式再造,同样复制到农业和能源领域的时候,我们恐怕真的要面对千百年来人类与自然关系的重新界定,这又将会引发一些列从文化到思想的巨变。
 
无论怎样,过去的几年,互联网+已经徐徐而入,开始了产业的改造,今后的时间,将是工业与互联网的高度融合和重构的阶段,也是决定我国能否顺利实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的决定时期。从世界范围来看,工业4.0概念引领了全世界制造业的发展方向。这种智能化的改造思想,可以被我国已经实现自动化生产的部分企业学习效仿。但是我们也看到,中国的制造业无论是技术实力,还是人员素质都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地区发展不平衡,互联网+并不能改变这一现状,因而,未来的“中国制造”不能是简单的“拿来主义”,一些制造业发达的地区可以率先借鉴。但更应该看到的是互联网+作为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中国从中还需要做很多基础的工作,应对今后不断深化和扩散的互联网效应。顺利的将我国的工业制造业指引到2025年。
 
作者简介
刘涛:
企业互联网转型与知识型员工管理顾问,现供职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任高级项目总监,专注于传统企业的互联网化转型研究,作为通信、IT等企业外部顾问,多年来先后负责完成20余起企业管理咨询与培训项目,涉及互联网产业趋势研判、企业战略转型、人力资源变革、企业文化重塑等领域。长期在《人民邮电报》、《互联网天地》、《世界电信》、《通信产业报》等多家业内期刊发表专业文章,阐述互联网对传统企业的挑战及管理转型策略。联系方式:liutao@caict.ac.cn。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