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互联网+”深度应用,开拓绿色生态新路径

2015-08-17 16:08:04 大云网  点击量: 评论 (0)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保护环境生态、实现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应用为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集约经济提供了新的路径选择,物联网、大数据等深度应用正带动着我国环保产业向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保护环境生态、实现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应用为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集约经济提供了新的路径选择,物联网、大数据等深度应用正带动着我国环保产业向技术手段智能化、参与主体多元化、服务方式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积极探索,“互联网+”绿色生态方兴未艾
 
 
(一)资源环境动态监测快速发展
我国政府大力支持基于物联网的资源动态监测。2007年,中央财政安排了20亿元专项资金在约7000个重点排污单位安装了污染源监测自动设备,并着手开展国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三级污染源监测中心并联网工作。2009年物联网技术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苏、成都、山西等多地区纷纷搭建省级环保物联网,实现资源环境的实时监测。2012年,环保部启动了国家环境空气监测网建设项目。目前各地环保部门正积极通过信息化建设推动跨地域、跨部门的信息互动和资源共享。
 
(二)推动智慧环保能力提升
 
我国对环境保护重视程度逐步加强,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不断加大。近年来,我国积极探索利用智能监测设备和移动互联网构建全天候、多层次的智能多源感知体系;推进区域污染物排放、空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等信息公开;完善和提升重金属、危险废物、危险化学品等重点领域的风险防范水平和应急处理能力等。据统计,2005—2012年我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从2388亿元增长到8253.6亿元,8年间投入增加近3.5倍;“十二五”期间,我国13个重点领域大气污染防治的8类重点工程共投资达3500亿元,全国规划建设污水再生利用设施投资规模达304亿元。
 
(三)再生资源逆向物流应用不断涌现
 
逆向物流最早称为反向物流。近年来,逆向物流回收应用于环保领域的模式不断增加,为降低处理回收物品的成本、推动资源再生利用开拓了发展方向。在生活垃圾回收方面,杭州部分城区开始试点实行“一户一码”,居民在垃圾袋上需粘贴二维码贴纸,在垃圾房前通过扫描二维码才能打开相应的垃圾房门进行垃圾投放。在电子电器回收方面,“E环365”通过搭建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回收服务信息平台,可为社会提供盘活消费者废弃电器、电子产品、促进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的信息服务,引导大家自觉将废旧电子产品送到正规渠道回收利用。
 
(四)废弃物在线交易方式向移动互联网扩展
 
废弃物在线交易快速崛起,呈现从传统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发展的趋势。Feijiu网、5R网、爱废品网等平台都纷纷推出微信公众号和APP应用以满足移动互联网用户需求。国内首家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回收APP“再生活”上线半年以来,已覆盖北京市近300个社区,日均上门回收废品近10吨,大大提升了用户参与垃圾分类、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积极性。
 
 
突破瓶颈,“互联网+”绿色生态面临发展难题
 
 
(一)技术体系不完善,制约环境监测深层次迈进
 
以物联网为例,据EPoSS(欧洲智能系统集成联盟)的预测,全球物联网在2015—2020年才进入半智能化阶段,要真正实现不同系统的融合尚需时日。相比之下,RFID、传感器技术、近程通信技术等相对成熟。目前我国大部分面向绿色生态的应用仍处于感知层面,缺乏对环境污染状况的深度分析能力,和紧急环境问题的预警、处理能力。充分利用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提升污染源成分分析的灵敏度与准确度,延长环境污染监测的预警时间范围,缩减环境污染治理的决策时间,生成合理的治理方案,降低决策的风险性十分必要。
 
(二)公众参与程度低,人民日常生活的环保需求满足不够
 
目前,智能环保的应用主要以政府部门、相关机构或企业的环保信息披露为主,公众参与程度较其他领域低。虽然一些天气预报类APP已经尝试着推出用户随手拍和上传天气情况等功能,提升用户的参与度,然而参与程度还远远不够。另外,针对人们日常生活环境需求的应用有待开拓。未来,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环保感知技术应更多的向微型化、生活化方向拓展,切实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比如在垃圾车、生活污水的处理等方面进行物联网感知技术的应用等。
 
(三)库存管理难度高,逆向物流发展瓶颈问题仍待解决
 
库存是制约再生资源逆向物流的关键,提升库存管理能力势在必行。再生资源逆向物流与传统物流相比存在三个难点:一是库存来源多,回收产品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导致企业对库存的控制力减弱。二是回收产品再制造增加了库存管理的难度。库存不仅包括新产品,也包括利用回收产品再制造的产品,促使企业很难把控库存的补充情况。三是成本收益率低。由于逆向物流相对分散,导致实施逆向物流在短期内投入较大、成本较高,且很难获益。因此,如果不能真正提升回收企业的库存管理水平,再生资源逆向物流很难迎来实质性的快速发展。
 
(四)应用层次低,废弃物回收面临效率难题
 
“互联网+”在废弃物回收利用的层次仅限于交易环节,向回收过程和再利用环节渗透依然面临瓶颈。目前,我国的拆解和回收再利用主要还是通过人工拆解或者物理和化学方法回收,物联网和大数据的应用仅仅作用于废弃物的交易环节。未来,通过物联网技术在回收零件或产品的可追溯,提升电器电子产品拆解的分离效率,甚至应用于废弃物回收的全过程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统筹协调,“互联网+”绿色生态新路径
 
 
(一)整合资源,加强资源环境动态监测
 
一是扩大监测范围,优化监测体系。逐步将能源、矿产资源、水、大气、森林、草原、湿地、海洋等各类生态环境要素纳入统一的动态监测范围中,构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立体监控系统,优化和提升现有环境监测能力。二是逐步开展各级政府资源环境动态监测信息和监测平台的整合,实现动态监测信息的互联共享。分批分类整合各级政府分散的资源环境动态监测信息和监测平台,统一监测标准和精准度,构建统一的资源环境动态信息查询与服务平台,解决以往资源环境监测数据标准不统一、难以共享的问题。
 
(二)数据共享,大力发展智慧环保
 
一是完善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测系统。提升智能监测设备和移动互联网在污染物监测中的作用,丰富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测系统交互能力。二是建立环境信息数据共享机制,推进区域污染物排放、空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等信息公开。完善环境信息数据交互共享的标准。通过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实现面向公众的在线查询和定制服务,提升用户的参与和关心度。三是加强企业环保信用数据的采集整理,将企业环保信用记录纳入统一的国家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四是完善环境预警和风险监测信息网络,提升重金属、危险废物、危险化学品等重点领域的风险防范水平和应急处理能力。
 
(三)技术融合,完善废旧资源回收利用体系
 
一是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开展信息采集、数据分析、流向监测,优化逆向物流网点布局。鼓励企业优化逆向物流网点布局,提升可回收资源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能力。二是支持电子废物流向跟踪及城市废物回收平台搭建,创新回收模式。三是继续深化和完善汽车回收利用政策,提升废旧汽车拆解和利用水平。
 
(四)模式创新,建立废弃物在线交易系统
 
一是大力发展废弃物在线交易,提升电子商务在废弃物回收中的应用。二是创新在线交易模式。推动现有骨干再生资源交易市场向线上线下结合转型升级,支持现有骨干再生资源交易市场积极拓展在线定价、O2O、微店等线上线下结合的经营模式,开展在线竞价,发布价格交易指数,提高稳定供给能力,增强主要再生资源品种的定价权。
 
 
作者简介
张琳: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博士,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工程师,主要从事ICT产业创新与政策研究工作。联系方式:zhanglin@caict.ac.cn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