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阳集团CTO张启应:发展中国海上风电需要技术和理念不断创新

2017-10-18 17:26:52 能见   点击量: 评论 (0)
2017年10月16日-19日,2017北京国际风能大会(CWP2017)在北京隆重召开。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全球风电CTO论坛——风电前沿技术,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执行总裁兼首席技术官张启应就技术和理念创新不断

作为风电来说我们需要一个补风能力更好的风轮,从传统意义上来说我们也有很多的空间,大家都知道,风电在过去25年的发展是令人惊吓的,在真正现在的风能应该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们当时是有两拨人在做这个事情,一个是来自航空的,一拨人是来自造船的,当时风电是一个小众的行业,很多不被人看好,很多都是通过兴趣爱好,他们是通过自己家里的电脑去做这件事情,没有钱,没有大部分的资金,今天不一样了,我们从其他行业里面,我们从行业,从汽车行业里面来到风电这个行业,所以说我们对整个传动链的分析可以跟汽车媲美,比如说汽车用的比较多的柔体多动力。
 
风力的发展经历了双汇,在1983年德国(英文)出现的时候,一个人偶尔在手边有一个双汇电极,使用了双汇才传递下来,其实这是一个偶然的结果,不是演绎分析的结果,经过了这么多年,后来说我用直驱不是更好,当然这是螺旋式发展,一直在发展,发展到今天,新能源发展可以用大技术,人工智能,但是我们终究有个极限,所以我们就要发展出更好的技术,或者说不一样的一个路径,我记得我造汽车的时候曾经有一句德语,它是说创新就是走出新的一条路,我们在这块就是通过这个创新,大家可以看到,这是在罗罗和普惠上,就是航空发动机,它推出的新款航空发动机的话,它是使用了增速箱,还有超散技术,通过增速箱的使用,当然还有包括其他材料的使用,使它的一个燃油经济性提升20%以上,我们对比这个风机的话,我们所使用的中速齿轮箱都是5个新型轮+油箱,使它的效率比传统的双汇+直驱速度要高出10%以上。
 
这里会展示出它的效率,它的效率会达到97%以上,传动链效率,前面也讲到了由于它的传递路径非常短,它的逆流非常短,同时这里面齿轮箱和发电机的外力,同时又是我们力的传递路径,也用到了一个共享的概念,通过这个共享让我们传动链的重量比传统的要轻30%以上。
 
说到传动链这块,中国其实在我做风电以来,一开始我们中国的风电资源并不是一个最好的国家,他们说北欧的非常好,北海的非常好,其实中国当时5米,6米,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这些都成了一个资源,非常好的资源,我们有平原,有高原,有低温,有高温,其实按国际发展的话,低温和高温本来是单独的,但是中国出现了低温(英文)同时出现的,特别是在海上有台风,这是在欧洲没有的,前面我们说了地球的能源能动无限,台风是被人所害怕的,但是台风所蕴含的能源确实是无限的,如果说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要抓住哪怕是5米每秒的资源,哪怕是台风的资源,这使我们能源的发展大大扩大边际。
 
特别像高原地区,如果拿普通的风机到高原地区去,空气稀薄,在西藏地区,我们很多是领导人都是从西藏出来的,他们都知道那里面风很大,但是有气无力,怎么去利用稀薄的空气,空气密度只有零点六几到零点七几,其实我们风电机的设计它的基础还不够牢靠,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努力,今天畅想,我相信会做得更多,通过今天数字化的大数据的计算能力,我们要低于低风地区我们要做得更准。
 
在复杂的地方复杂地形,这里也看到了,复杂地形说得很多,是不是很准,现在都是用标准化的东西,我相信我们通过一些开元的软件,我们通过对技术的执着,会把风的情况了解的更透。
 
特别是海上,海上有台风,中国海上是全世界最有挑战的海上,每次说到中国的海上我都非常激动,因为我自己是专门做风机设计挑战这些东西的,如果中国的海上做成功了之后,我们真的可以引领全世界,今天我们一些领导,包括我们专家学者说,我们现在已经不比欧洲差了,我想未来一定不比他们差,但是我们要做很多很多的工作,我们有台风问题要解决。明阳是有1000台风机在台风地区,谁告诉你说我特别了解台风的话,他一定不是很了解台风,如果了解的人他一定不会这么说,但是比较庆幸地是,我们搜集了很多很多的数据,我们期望的就像大象一样的,我们希望已经可以看到六面,是不是有第七面或者第八面等等,就是我们要做的一些工作,我们通过台风,通过大数据会找到针对台风地区能源使用的一个规律,这里面有很多,在明阳大家也知道,我们尝试过两叶片,也尝试过三叶片,我们是不断地在突破,我相信这个问题我们钥匙容易找到,但是现象还等我们去解释。
 
这是台风过境的时候我们用模型来做,这个模型并不适合所有的台风,龙生九子十有不同,每个台风都是不一样的,但是我相信通过我们技术的发展,通过大数据会找到一些解决方案,刚才我们丹麦的PeterJ˙rgensen说了,风电的发展其实在欧洲已经出现了对电网的一个影响,不是说真的是一个差方面的影响,因为它的含量是越来越多了,未来我们怎么去解决这些问题,除了我一开始说的,除了技术之外,一定还需要有理念,就像我们在电动汽车引入的过程中的话,续航里程,未来的交通模式可能是高铁+电动汽车,长距离的时候我们不需要电动汽车,新能源到达的时候,我们人的行为和文化能不能接受它,在我们使用消费过程中我们要接受它,是不是能够接受它,因为如果它想到它给我们带来了蓝天和白云,它给我们带来了更多可持续的发展,这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在那个时候我们通过文化,通过技术,通过一些商业管理的手段,我觉得这个时间其实会很快,到那个时候我相信我们一定会可以做到100%的新能源。
 
今天是进入了新能源的时代,我更愿意说我们是进入了新能源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它和你的生活息息相关,它影响着你每天的吃穿住行,影响着你下一代的教育,我们不断地在发展技术,今天是畅想未来的同时,我在这里其实是呼吁大家更多的是从文化,从教育,从理念这个地方,我们要把新能源注入到我们这一代的血液当中去,然后通过我们的努力,通过我们内在的精神然后不断地去接受技术,创造技术,去迎接我们更好更清洁更美好的一个明天,为未来的太空世界,太空旅行做好基础,我的演讲到这里,感谢大家。
 
(发言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核)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微博分享到微信
我要收藏
个赞
2017北京国际风能大会 风电技术 海上风电
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