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育信息化到信息化教育

2014-07-20 10:36:42 电化教育研究  点击量: 评论 (0)
作者:汪基德[摘 要] 教育信息化是一种过程,而信息化教育则是教育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教育信息化的结果,是一种崭新的教育形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起步、
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1]“教育信息化是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整合的过程。信息化教育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整合后的表现形态。”[2]“信息化教育是现代教育思想理论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现代教育思想理论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关系是‘相乘’的关系,而不是‘相加’的关系。必须实现两者的融合,同时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才能取得成功的信息化教育。”[3]著名学者祝智庭教授也指出:“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程,其结果必然是形成一种全新的教育形态——信息化教育。”[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或教育信息化)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起步、应用、融合、创新(However,there is a general consensus that the introduction and use of ICT in education proceeds in broad stages that may be conceived as a continuum or series of steps. These steps, termed Emerging,Applying,Infusing, and Transforming.)。[5]我国著名学者祝智庭和杨宗凯认为,我国目前的教育信息化处于起步和应用阶段,2015年将进入应用、融合阶段,2020年将进入融合、创新阶段(参见祝智庭和杨宗凯在GCCCE2011的大会报告和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征求意见稿))。我们认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说的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融合”与“创新”阶段,即信息技术与教育达到深度融合时,就会形成一种全新的教育形态,这就是信息化教育。
 
信息化教育的主要特征是:教材多媒体化、资源网络化、环境虚拟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协作化、管理自动化。由此可见,“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以多媒体计算机与网络通信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和现代化的过程”,[6]而信息化教育则是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并对教育进行变革与创新,是教育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形成的一种全新的、现代化的教育形态。是将学校的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管理与服务建立在信息化的基础上,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科研、管理与服务的重要工具和支撑环境,成为教育中不可或缺的要素。我们不能把教育信息化仅仅理解为一种硬件设施建设,更不能用新技术把教科书和黑板搬到屏幕上和网络上,而必须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现行教育系统进行全方位改造,从而大大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益。[7]
 
二、由教育信息化走向信息化
 
教育是《纲要》的内在逻辑
 
细读《纲要》中关于教育信息化的相关论述,结合我们对教育信息化与信息化教育内涵的界定,不难发现,《纲要》中“第十九章 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是沿着由“教育信息化”的起步逐渐发展到“信息化教育”这条逻辑主线展开的。
 
《纲要》第十九章分三条论述了关于如何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的问题。第一条首先强调要“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这是教育信息化的第一个阶段,是信息化教育的基础。但仅仅构建基础设施还不行,还要有相应的资源与有效应用。所以这一章的第二条和第三条则分别强调要“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和“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体现了由硬件建设到软件建设,再到潜件建设的这样一条内在逻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