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育信息化到信息化教育

2014-07-20 10:36:42 电化教育研究  点击量: 评论 (0)
作者:汪基德[摘 要] 教育信息化是一种过程,而信息化教育则是教育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教育信息化的结果,是一种崭新的教育形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起步、
有不少领导对教育信息化在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认识不到位,将信息化看成是锦上添花,“一把手”全面参与信息化决策程度低。[8]这样直接导致了教育信息化经费投入不足,阻碍了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因此,《纲要》进一步强调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要“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
 
2.基础设施建设与资源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整体建设水平有待提高
 
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覆盖全国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与平台基本建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与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CEBsat)覆盖全国,初步形成“天地合一”的现代远程教育传输网络,成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和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平台。CERNET连接了分布在200多个城市的大学、教育机构和科研单位,用户超过2000万人,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学术互联网。[9]
 
CEBsat目前承载我国四大国家级卫星远程教育工程,拥有登记注册的集体接收终端站点65万多个,站点覆盖了我国几乎所有省市,包括广大西部、偏远农村和边疆海岛地区,已发展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应用规模最大的公益性卫星远程教育专业服务网。
 
中国教育科研网格ChinaGrid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已成为全国高校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基础设施,为重大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提供了先进技术手段和重要基础平台。[10]
 
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高,生机比、师机比还不能满足现实发展的需要;天地网络虽然初步形成,但天地网之间的互联互通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而且城市与农村、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分布不均衡,存在较大差别。城市地区学校平均生机比为15∶1,平均师机比为2∶1;农村地区学校平均生机比为22∶1,平均师机比为4∶1;城市地区学校连网率为88%,农村地区学校连网率为48%;城市地区没有计算机的学校为4%,农村地区没有计算机的学校为12%。[11]高校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可以基本满足师生的教学、学习和科研需求。高校全部建成了校园网络,校园网在学生宿舍、教学、科研与管理楼宇的覆盖率达到85.32%,学校无线网覆盖学校公共区域的比例达到15.82%,学生人均信息点数达0.677个;校园网主干带宽达到656.5Mbps,出口带宽均值为336.0 Mbps,出口带宽利用率为74.58%;高校多媒体教室比例达到44.40%,师生人均拥有个人计算机0.628台。中等职业学校连网率达85%,已连网学校的出口带宽均值达107Mbps;97.5%的中等职业学校建有计算机机房,87.5%的建有多媒体教室;生机比为9∶1,师机比为2∶1。[12]
 
在资源建设方面,各级各类的优质教育资源逐渐丰富,国家数字化资源体系初步形成,但数量与质量均显不足,共建共享机制尚未形成(参见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征求意见稿)。
 
针对目前我国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与资源建设存在的上述问题,《纲要》提出:“重点加强农村学校信息基础建设,缩小城乡数字化差距”;“加快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升级换代”;“提高中小学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为农村中小学班级配备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引进国际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有效共享、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国家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和公共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