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电改演进与中国能源互联网的引领

2016-10-28 09:11:23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点击量: 评论 (0)
中国可以不必从传统经典的自上而下的电力市场起步,而是直接建设基于能源互联网特别是局域能源互联网与新能源和分布式能源大规模发展相适应的、自下而上的新型电力市场。电力市场建设可以与能源互联网共同跨越式


第四阶段2009年以后,新能源发展和新型能源体系构筑阶段。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各国普遍将新能源发展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新能源和分布式能源获得迅速发展。
 
目前,全球电力市场已经发展出稳定的、成熟的标杆模式,其要点包括:
 
第一,竞争环节和垄断环节完全分离的行业组织结构;第二,批发市场涵括长期、中期、短期电能量合约(金融的或物理的)市场,现货市场和实时平衡市场,交易品种丰富、流动性强;第三,有明晰的容量补偿机制,有完整的辅助服务交易机制或集中购买机制;第四,零售用户实现了全开放。
 
但是,这一电力市场结构、机制往往适应于传统大型发电的技术、成本和运行特性,当出现大量分散的、接近零边际成本发电,且是间歇性的、不灵活的发电,就需要对原有的市场安排进行修正。新能源发电比重的迅速提升对电力市场化改革和电力市场建设的深刻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需求侧响应的重要性空前提升。新能源的波动性使得电力供应侧和需求侧同时处于波动状态,从而对供需两侧的调节能力和响应能力要求大为提高,需求响应从一个辅助性手段提升到市场核心环节,电力市场建设乃至新型能源体系构筑都越来越强调围绕需求和需求响应为中心来进行。
 
二是容量市场或容量补偿机制已不可或缺。随着新能源渗透率的提升,以及对新能源优先的市场安排,传统发电越来越成为调峰电源,发电小时数下降,同时新能源零边际成本特性拉低市场均价,使得传统发电收益下降,投资积极性无法保护,影响长远供电安全,原有的单一电能量市场都在计划搭建容量市场或采取容量补偿机制。
 
三是电力市场同时向范围扩大和分层优化两个方向发展。扩大电力市场范围,有助于抵消不同区域新能源之间的波动性,降低系统整体预测的不确定性,提高整个市场的调节能力和对新能源的吸纳能力。但同时,电力市场将更加重视分层优化、逐层交互,基于局域能源互联网的能源“微市场”将得以长足发展。大范围电力市场可以在数量众多的、机制创新的、自主交易活跃的微市场之上融合而成,而不是行政搭建。
 
综上,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全球电力市场建设已经进入新的阶段,上一阶段建立起来的标杆电力市场体系与已经日益成为主角的新能源和分布式能源大规模发展将存在越来越大的不适应性。中国可以不必从传统经典的自上而下的电力市场起步,而是直接建设基于能源互联网特别是局域能源互联网,与新能源和分布式能源大规模发展相适应的、自下而上的新型电力市场。电力市场建设可以与能源互联网共同跨越式发展,可以避免路径锁定,可以取得后发优势。
 
我国能源互联网的引领优势
 
能源互联网的发展,以电改和气改为制度前提。中国的电改和气改虽然在世界上属于跟随者,但当前正处于一个非常有利的时间窗口,总结有以下几点:
 
全球的低利率时代和低能源价格时代。低利率有什么好处?低利率时代对于改革和创新就是相对宽松的时代,因为利率低位,许多错误都能包容,对创新回报的期望会降低,所以这是改革创新的一个最好的时代。第二,电力能源的整体过剩。第三,基本成熟的理论和社会实践。第四,其他网络性垄断行业的改革。第五,上一轮改革的探索和知识的普及。第六,日益成熟的市场主体。第七,资本市场和非传统能源企业的高涨的热情。第八,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和能源革命这样一个大背景。
 
中国的能源互联网会像我们的移动互联网一样,将会取得跨越式发展,弯道超车,引领全球。原因如下:第一,我们拥有一个高度集中统一的能源网。尤其电网和气网,主要是央企的作用。第二,我们拥有跳跃发展的移动互联网。中国的移动互联网是跳跃式地发展并领先全球。第三,我们有国际领先的ICT公司。以华为和中兴为代表。第四,完备的装备和信息工业体系。如果要建能源互联网,所需要的一切,最好是在一个省里面都能解决。第五,庞大的产业园区。第六,典型的园区经济模式。第七,正在建设中的基础设施。
 
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是园区经济,这为能源互联网提供了绝无仅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目前,我国国家级园区大数400个,省级园区大数1200个,市县级园区数以万计。多能互补的文件有这么一句话,“到2020年,各省(区、市)新建产业园区采用终端一体化集成供能系统的比例达到50%左右,既有产业园区实施能源综合梯级利用改造的比例达到30%左右”。如果这一目标真能实施,我们做了一个测算,就是按30%的国家级、20%的省级和10%的市县级来进行改造,也就相当于“十三五”期间供能系统改造规模要达1.5亿千瓦,直接投资规模2万亿以上。
 
这些都给我们发展能源互联网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能源互联网的配套和相关产业存在巨大的发展需求。
 
一是天然气管网需要补课式发展,二是产业园区能源体系需要集中改造、升级发展,三是智能电网的倒推发展,四是城市管网和智能城市的痛点式发展,五是ICT和数据中心的爆炸式发展,六是可再生能源基地和P2G的携手发展,七是电动汽车不可阻挡的发展。
 
综上所述,我们对中国的能源改革、能源革命和能源互联网的发展充满信心,这是由全球能源发展与改革所赋予中国的后发优势,是当前全球宏观经济形势和我国宏观经济所处的经济阶段,以及我国能源与信通产业积累的雄厚基础所共同赋予我们的独特优势所决定的!(本文刊载于《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6年10期,作者系中电国际政研室主任)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责任编辑:大云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微博分享到微信
我要收藏
个赞
中国 能源 互联网
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